人事教育
4月10日下午,武漢植物園黨委舉辦“報國講壇——講述身邊科學家故事”系列活動第七期。黨委書記、副主任尚納新主持會議,韓月彭研究員與劉峰研究員分別作主題報告,全體黨員、科研骨干、青年理論學習小組成員及在讀研究生參會。
為弘揚愛國奉獻的科學家精神,自2021年起,武漢植物園黨委持續打造“報國講壇”品牌活動,已有老中青數十位科學家登上講壇,分享科研歷程與感悟。
韓月彭研究員以“做真科研 出滿足國家需求的成果”為題,結合當前國際科技競爭格局,系統闡釋科研工作的使命與路徑。他從改革開放以來科技發展的歷史脈絡切入,指出我國科研模式正經歷深刻變革,科技論文質量顯著提升,核心目標始終是服務生產力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他表示,“做真科研”須以國家需求為導向,增強應對大變局的底氣;“真做科研”要求科研人員主動適應范式變革,打破慣性思維,開展有組織、有目標的科研攻關。他勉勵大家要聚焦國家急需領域,產出“用得上、走得俏”的成果,用實際行動踐行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
劉峰研究員以“以時間為證—生態學中長期研究的意義”為題,結合團隊在八大公山、丹江口、神農架國家公園等地的長期觀測數據,生動展現生態學研究的長期價值。他回顧了野外科考的工作歷程,分享了在神農架固定樣地監測生物多樣性、構建碳循環模型的艱辛與收獲,并對比英國洛桑研究所百年研究案例,闡明長期數據積累對揭示生態規律、服務“雙碳”目標的重大意義。劉峰指出,生態學研究需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唯有長期跟蹤與系統分析,才能為全球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國家戰略提供科學支撐。
尚納新在總結中高度評價兩位科學家的報告。她表示,韓月彭研究員闡明了科技工作者在建設科技強國中應擔負的責任和使命,劉峰研究員用一張張圖片詮釋了“熱愛”的深刻含義,兩位研究員彰顯了科技工作者的擔當和堅持,展現了“十年磨一劍”的科學家精神。她深情寄語青年科技工作者,2025年是改革攻堅之年,希望大家要始終胸懷國之大者,主動對標國家戰略需求,積極挺身而出,汲取榜樣力量,樹立家國情懷,努力拼搏奮斗,實現人生出彩、夢想成真。